康熙传位给谁之雍正之谜 康熙皇帝遗诏全文内容是什么?
2014-12-07 11:36:32   来源:本站   评论:0 点击: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公元1722年12月20日),69岁的康熙皇帝玄烨,做了六十一年大清皇帝之后,这位千古一帝在京西的畅春园去世。但他两度废立皇太子

  康熙看中了雍正的儿子弘历

  按这一脉络,雍正当为受命继位。既然康熙有心将皇位传给他,此前总该有一些征兆,那么,是否存在康熙有意传位胤禛的迹象呢?答案是肯定的。

  康熙晚年,对胤禛的差遣明显增多,特别是在祭祀上。冬至祭天,孟春祈谷,四时享太庙,都是大祀。大祀除皇帝亲行外,即为天子指定的亲信王公。每逢大祀,康熙必亲力亲为,轻易不让人代替。到了晚年身体不好,实在不能成行,才派人代祭。胤禛屡次受命主持大祀,表明他在康熙心目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已经有了与其他皇子分庭抗礼的资本与社会声望。

  康熙死后一个月,朝鲜迎接清朝告讣使的官员金演就听译员讲,康熙病重时“召阁老马齐言曰:‘第四子雍亲王胤禛最贤,我死后立为嗣皇。胤禛第二子(弘历,后来的乾隆皇帝)有英雄气象,必封为太子。’”

  康熙对胤禛最大的顾虑是他年纪较大,已近四十,较之胤禵等皇子没有年龄优势。但这个问题并非不可解决,因为康熙看中了雍正的儿子弘历,康熙若想让弘历将来继承大统,就必须立胤禛为帝,这样弘历将来才能名正言顺地子承父业。

  康熙晚年确实宠爱弘历,常令其陪伴左右,因爱孙而增加对胤禛的好感,选他为嗣君,并非没有可能。乾隆继位后曾回忆说,康熙曾召见他的母亲,夸他母亲有福相,当时就有一种预感,“即今仰窥皇祖(康熙)恩意,似已知予异日可以付托。”

  乾隆前期文人肖奭(shi)笔述,康熙病危之时,“以所带念珠授雍亲王”。朝鲜人对此事的记录比较详细,朝鲜官员金演听译员讲,康熙病剧,“解脱其头项所带念珠与胤禛,曰:‘此乃顺治皇帝临终时赠朕之物,今我赠尔,有意存焉,尔其知之。’”

  《雍正朝起居注》记叙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胤禛生母仁寿皇太后的话:“钦命予子缵(zuan继承)大统,实非梦想所期。”这就是说,连望儿成龙的胤禛生母都没想到,胤禛能在众皇子中脱颖而出,竟后来居上!“起居注”比“实录”成书要早,可靠性更大些,这说明,胤禛继位是有一定真实性的。

  康熙弥留之日,《清圣祖实录》中记载胤禛奉召至畅春园,三次见父皇,康熙告诉他自己病势转重。这时,胤禛负有祭天重任,正处斋戒期间,如果康熙不特意召唤他,他是不能离开斋所的。否则,他擅自到畅春园,就违背了皇帝的旨意,会被谴责并处罚的。康熙之所以病重期间屡屡传召胤禛,必有特殊使命,绝非父子间的寻常召见。胤禛自己也说,自己于十三日晋谒乃翁,还作了交谈。

  不过,有人就此提出质疑,既然康熙有意传位给胤禛,为何不当面宣布立他为储君,何劳隆科多代传?其实,若了解康熙晚年九子夺嫡的历史,就能了解康熙鉴于皇子纷争,从而多年不立太子,不给任何皇子暗示的苦衷。直到自己生命垂危时刻,也绝不面封胤禛,仅由隆科多代为转达,待他死后再行宣布。隆科多自己也深知,承担这样重大使命,将来必为新皇帝猜忌,早晚遭受杀身之祸。但既然康熙命他转达,皇命在上不可不从。

  后来雍正登基后翻脸治隆科多之罪,其中一条是说隆科多曾讲“白帝城受命之日,即是死期已至之时。”白帝城的典故产于三国时期,是指蜀汉皇帝刘备为关羽复仇却被东吴名将陆逊火烧连营溃败到白帝城,病危急召丞相诸葛亮觐见,将儿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的旧事。隆科多出此言,意味着他当初的确是受康熙之命辅佐胤禛的。

相关热词搜索:遗诏 皇帝 内容

下一篇:打狗棍戴天理原型人物鈭蹈俗影锪煨浯... 上一篇:洛阳镇发现明代崇祯进士黄襄墓碑鈭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