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盆地考古发掘旧石器点300余处 发现阿舍利石器工业的器物
2014-12-07 11:37:40 来源:本站 评论:0 点击:
出土意义 证实洛南古代为南北文化汇集地
据王社江介绍,目前洛南石器遗址年代确定在70万年至3到5万年之间,手斧等石器现发掘能确定年代为25万年至7万年左右。
本次发掘中,发现的阿舍利工业的器物组合,是迄今为止在我国甚至整个东亚地区单位面积中该类器物最为集中的发现。“如此规模的遗址,说明以往在洛南盆地发现阿舍利类型工具组合不是偶然的,洛南在中国历史上处于南北文化汇集地,所以这里保存着数量惊人的该类遗址。”王社江说。
在普通人眼中,洛南盆地出土的旧石器就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但是它们却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标志器物。“出土的石头,造型很相似,这说明当时的人类已经会打制‘标准化’的器物了,并将这一技术逐渐地传承下去。”王社江说。
2011年11月6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在洛南县检查了洛南盆地旧石器遗址发掘工作后,无比激动地说:“洛南盆地旧石器遗址的发掘,其意义绝不亚于陕西兵马俑的发现”。
历史谜团 石器的使用者是非洲人的后代?
洛南盆地发现的流行于非洲和欧亚大陆西部的阿舍利石器让其声名大噪,可是制造和使用这些石器的人从哪里来?他们是从非洲走出来的直立人,还是当地人的祖先?由此引发人们很多猜想,同样也留给考古人员更多的研究和探秘空间。
有考古专家表示,170多万年前直立人逐渐从非洲走出来,散布到欧洲的许多地区和亚洲的广大区域,这已是业内共识。根据洛南出土的石器来看,这批生活在洛南盆地的直立人,可能是较晚走出非洲的一批直立人的后代。因为这里气候环境变化小,所以在西方阿舍利文化逐步消失的时候,洛南盆地阿舍利石器仍在使用。
那么,这群远古人类除了制造这些石器工具,还有没有其他的遗存?相信随着考古发掘的深入和考古科技手段的进步,这段尘封的历史、直立行走的人类面孔,将会更清晰一些。
如何保护 洛南县将建旧石器博物馆
为了更好地研究、保护和展示洛南盆地旧石器遗址这一珍贵的文化资源,洛南县计划投资4800万元,建设旧石器考古博物馆。据悉,修建的博物馆总面积将达9000平方米,其中张豁口遗址6000平方米,十字路口遗址3000平方米。博物馆将邀请国内著名旧石器、博物馆、环境规划专家进行勘查规划,建成后将成为世界级旧石器研究基地和展示中心。
洛南县博物馆副馆长张珂说,洛南盆地的考古发掘,主要是以省考古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为主,他们做一些协助工作,出土的文物都存放在了省考古研究院。他们选择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石器在洛南县博物馆展览,而这些还是从省考古研究院借的。
对于修建旧石器考古博物馆,张珂说因为这个工程量浩大,需要政府牵头,要先做规划,还要大笔的资金投入。她说,博物馆方面一直在做着前期的准备工作,但是方案还没有定,所以什么时候能够建成现在还很难说。
苏存保和郭天民说,在挖掘时听别人说过这里以后要建个博物馆,但是后来就没再见动静了。“可能是后来挖得多了,也就不稀奇了。”一名参加挖掘的村民说。
洛南县宣传部一名工作人员说,目前博物馆各项前期工作已经基本准备完成,也已经上报国家立项,等项目下来后就可以开工建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