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慈溪工地发现元代古沉船 距今有600多年的历史
2014-12-07 11:38:51   来源:本站   评论:0 点击:

继象山小白礁I号清代沉船的发掘、出水、运输及初步保护工作取得圆满成功后,昨天,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又传来好消息:慈溪潮塘江一艘古沉船被发现。 元

    船体中下部纵向有两条平行俗称“龙筋”的纵梁,贯穿船身各个舱壁;船底板保存较好,其中右舷最多可见有17个底板。从这些实物推断此船的体量还算是比较大的。

    最让考古人员兴奋的是,他们发现这艘沉船的右舷保存着双层甲板,全长约13.6米,最宽处约1.5米。据主持本次沉船发掘保护项目的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丁友甫介绍,这是迄今国内发现的第一艘具有双层甲板的古船。双层甲板对船体承重、防渗漏起到保护作用,又可为货物存贮开辟空间。

   此外,考古人员还在散乱的构件中发现了断为两段的舵承座,另外还在第十一舱的淤泥中出土了一叶小舵。

    研究中外交流史、宁波历史文化的宁波大学教授龚缨晏说,如果这两个舵确证为本船所用,那说明当时的中国航船中的导航技术已相当发达,就算在世界上也是领先的,体现了中国古人高超的造船航运智慧,这些新发现也对古船研究专家提供了新课题。

    龚缨晏介绍,古代四大名船分别是广船、浙船、福船、沙船。作为这四大名船之一的浙船,目前记载的文献资料并不多,现在发掘了这艘古船,为考古研究人员提供了实物资料。他相信今后这方面的研究肯定会有较大的成果。

    【沉船修复需3至5年】

    据悉,目前该沉船的发掘保护已经省文物局和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从发现到现场保护再到立项审批、考古研究,仅仅用了36天,这种速度和效率是很罕见的,体现了我市各部门高度自觉的文保意识。”林立群感叹道。

    据介绍,目前慈溪市政府已经确定将潮塘江元代沉船在现场进行初步保护的基础上,整体迁移至慈溪博物馆广场上专门搭建的工棚内开展修复工作。接下来沉船将转入整体迁移和保护修复阶段。

    跟“小白礁I号”沉船迁移保护工作相似,为了防止船板散落、损坏,潮塘江沉船在迁移前也需用一个定做的大箱子装载并加固,然后迁移至博物馆。在工棚内,工作人员先要对古船进行脱盐、脱水处理,防止船板开裂、变形,然后进行科技修复。

    据王结华介绍,由于船体较大,保护、修复工艺复杂,整个过程需要3至5年。修复后的沉船将作为“镇馆之宝”,移入慈溪博物馆新馆内陈列展示,届时将对社会公众免费开放。

相关热词搜索:慈溪 沉船 浙江

下一篇:文物爱好者拍到明城墙奇怪的城砖鈭蹈... 上一篇:墨西哥特奥蒂瓦坎遗址考古发现鈭堤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