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南端的文物保护单位 唐宋甘泉岛遗址
2014-12-07 11:39:09   来源:本站   评论:0 点击:

1996年,考古人员特地树立西沙甘泉岛唐宋遗址石碑,这是中国在南中国海树立的第一块文物保护碑。 一份简报,揭开尘封35年的考古调查 1974年西沙考古大发

    西沙群岛自汉武帝时代起就是中国的领土,各朝各代均加以开发经营,自宋代后还派遣水师定期巡视。

   唐宋甘泉岛遗址,中国最南端的文物保护单位

    那一年,考古队员在西沙甘泉岛进行了科学的考古发掘,20年后,唐宋甘泉岛遗址被海南省政府确定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又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我国最南端的文物保护单位。

    之所以特别提及甘泉岛,是因为甘泉岛在西沙诸岛中露出海面的时间最晚,面积仅0.3平方公里,岛呈椭圆形,南北长700米,东西宽500米。渔民俗称圆峙、圆岛,岛的西北部有我国渔民建造的珊瑚石庙。清末(1909年),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巡海时发现此岛泉水甘甜可饮用,即称:“已得淡水,食之甚甘,掘地不过丈余耳,余尝之,果甚甘美,即以名甘泉岛,勒石坚桅,挂旗为纪念焉”,甘泉岛因此得名。也正因这一甘泉,甘泉岛在南海诸岛中最为著名。

    1974年3月,我解放军战士在甘泉岛的西北部挖出7件唐宋瓷片。考古队员们在此基础上原地开探,发掘出土37件瓷片。其中有宋代青釉四系罐的口沿、青白瓷粉盒、划花平底碗,同时发现了一片铁锅的口沿。

    郝思德说,这些瓷片大多留存于广东省博物馆,全部瓷片没有被海水和珊瑚冲刷的痕迹,这说明,它们既没有被海水浸泡,也未被粘上珊瑚。那么就可能证明,这些瓷器不是被海潮冲上岸的,而是古代先民直接带上岛的。

    当时这批残片数量不多,但品种复杂,质地粗糙,显然是居民的日常生活用品,与广东一带发现的唐宋墓葬中出土的文物类似。更值得重视的是,那片铁锅的口沿,是渔民在甘泉岛上生活居住的见证,他们也可能是最早利用岛上淡水的唐代广东移民。

    翌年,考古队员还对甘泉岛进行了复查,出土了几件宋代泥质灰褐陶擂体残片。在该岛的沙滩上,还采集到了十几件陶瓷器残片。

    如今,1974年考古队员“足迹所至几乎都能发现我国古代的历史遗迹和遗物”的现象似乎已再难觅。今年5月,记者跟随中国西沙水下考古队开赴西沙,循着考古前辈的足迹,岛礁滩涂上连瓷片都难以找到,队员只在10多米深的水底摸到零星瓷片。

相关热词搜索:甘泉 文物保护 遗址

下一篇:陕西宝鸡发现"中"字形秦公大墓鈭的... 上一篇:福建南平发现明代珍贵文物“泗洲佛”...

分享到: